好多患者一旦被確診為肝血管瘤就極度害怕,誤以為自己患的是肝癌,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肝血管瘤是肝癌嗎?這個得腫瘤實際的情況來斷定的,所以千萬不要一聽說腫瘤就立馬聯想到癌,但是也不能大意,以免耽誤病情。 1.肝細胞癌: 一般有肝炎、肝硬變病史,AFP可為陽性,靜脈增強掃描有助鑒別。 2.肝轉移瘤: 部分肝內轉移瘤增強掃描可表現邊緣強化,類似血管瘤早期表現,但延時掃描呈低密度可資鑒別。 3.肝膿腫: 一般病變周圍界限不清、模糊,膿腫周圍可見低密度暈環,典型的病變周圍強化,病變內氣體存在。需結合臨床表現。 多發性肝血管瘤: B超示肝右葉三個高回聲結節,境界清楚,內部回聲呈亮光點。 肝血管瘤: CT平掃示肝右葉后有兩個大小不等類圓形低密度灶,邊緣清楚、密度均勻。增強示病變邊緣呈斑點狀、C字型粗條狀所形成的環狀增強征象,密度與主動脈接近。延遲掃描示病變全體被填充,與周圍肝實質呈等密度,輪廓顯示不清。 需要說明的是: 有時肝癌與血管瘤可同時存在,因此必須重視CT表現。動態CT是小肝癌與小血管瘤鑒別的主要手段,兩者早期均可出現顯著強化,小肝癌往往是整個病灶強化,均勻或不均勻,而小血管瘤以邊緣強化多見,兩者明顯區別在于峰值特續時間的長短,以及延遲掃描病灶是否縮小或出現等密度充填。少數病例動態CT仍然不能區分的可行CTA檢查。增強效果差的CT圖像對兩者的鑒別價值不大。無論CT、MRI若發現病灶周圍有假包膜存在則高度提示小肝癌診斷。部分轉移性肝癌病例邊緣強化很顯著,類似血管瘤的早期增強表現,但延遲掃描可資鑒別。動態觀察小肝癌終究會發展,而海綿狀血管瘤變化較慢。另外,血池掃描,肝動脈造影亦有助于兩者鑒別。 通過上面的的介紹,患者朋友們應該明白了肝血管瘤和肝癌的區別之處了吧,希望這些信息可以幫助到您,在此,也提醒每一位患者在治療中千萬不要盲目拜醫,更不要悲傷絕望,而是要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聽從醫生的安排,這樣才能早日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