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后可出現低血壓、心動過緩、低血糖、支氣管痙攣、胃腸不適、疲乏、多汗、呼吸困難、淡漠、嗜睡、手足冰冷,煩躁不安、食欲減退等并發癥。雖然我科在治療中未發生低血糖低血壓等嚴重不良反應,但是普萘洛爾可能會掩蓋早期心衰的臨床表現,及嬰兒持續的低血糖可以出現長期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因此,使用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頜面部血管瘤時一定要完善相關檢查,院內院外積極檢查。 目前國內外多位學者均已發現普萘洛爾治療血管瘤的療效確切,但其治療機制并不清楚,對此,法國醫師Leaute—Labreze等解釋普萘洛爾治療血管瘤的機制可能為非選擇性的受體阻滯作用引起嬰兒血管瘤的血管收縮,從而導致早期瘤體顏色迅速改變,伴隨瘤體質地明顯變軟;中期是通過RAF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途徑的衰減調節降低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基因的表達;后期則啟動毛細血管凋亡程序從而加速血管瘤的消退。 小劑量口服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頜面部增殖期及消退期血管瘤均安全有效,不良反應遠低于激素等,但本報道患兒年齡在2、22月之間,部分病例可能已進人或者在治療后及隨訪中消退期,甚至自愈,樣本數量較少,隨訪時間短,對于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頜面部血管瘤的治療劑量及遠期療效、對嬰幼兒以后的生長發育無法作一個系統的評估,但結合EBM實踐證據檢索的原則,確定檢索詞:普萘洛爾;嬰幼兒;頜面部血管瘤;療效分析。分別檢索與其相關的文獻資料[6],可考慮作為治療嬰幼兒頜面部血管瘤的一種常用有效的治療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