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護理 2.1用藥前評估:用藥前對患兒進行評估包括:患兒年齡、體重,發現血管瘤的部位、時間,是否有局部功能障礙,瘤體大小,近期腫瘤生長速度,用藥史,過敏史,有無感冒發熱、腹瀉等。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血管瘤生長的部位和大小及近期生長速度決定是否用藥及用藥量。原則上不主張4個月以內的患兒接受平陽霉素注射治療,但本組有11例患兒年齡<4個月,觀察過程中腫瘤生長速度增快,不及時進行干預有可能嚴重影響患兒的外觀及功能,采取小劑量多次進行平陽霉素 注射治療,瘤體得以控制并治愈。 2.2 家屬的心理疏導:平陽霉素屬于抗癌藥物,家屬擔心會有化療毒性,向家屬解釋平陽霉素相對安全,不良反應少,對骨髓和免疫功能無抑制作用[2],其治療需達到一定劑量才會引起肺部纖維化[3],對于大多數患者治療劑量較小,基本沒有不良反應。講解平陽霉素的藥理作用,應用平陽霉素行瘤體內注射,局部藥物濃度高,能更好的抑制血管瘤血管內皮的再生并使血管瘤管腔粘連閉鎖和消退,使局部皮膚和組織恢復正常的外觀及功能。加用地塞米松有協同作用,同時也能對抗平陽霉素產生的內熱源,減少發熱和過敏反應的發生,利多卡因有止痛作用,能達到無痛治療。 |